- · 《四川建筑》栏目设置[06/29]
- · 《四川建筑》投稿方式[06/29]
- · 《四川建筑》征稿要求[06/29]
- · 《四川建筑》刊物宗旨[06/29]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玉林有个“四川阁”?还曾是地标建筑?它的故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近段时间,记者行走在西街里 不时会听到“四川阁”这个名词 采访粤东会馆时 记者也看到有一个巷口的“牌楼”上 有“四川阁”三个字 “四川阁”有什么来头? 和玉林有什么关系?
近段时间,记者行走在西街里
不时会听到“四川阁”这个名词
采访粤东会馆时
记者也看到有一个巷口的“牌楼”上
有“四川阁”三个字
“四川阁”有什么来头?
和玉林有什么关系?
近日,记者来到玉林市玉州区新民社区双桂里的蕹菜塘, 寻找解读四川阁的历史密码。
古人有诗赞曰:“南北东西洞若穿,去来无往不悠然。人从阁外分心地,路到楼中四面天。岂是山城如斗大,只因门户似星联。一朝燕子交飞度,十道春光及第先。”
这些描述,让记者对“四穿阁”曾经的美丽壮观,充满了想象。
蕹菜塘里又见四川阁
在玉林城区新民社区双桂里通向人民中路的巷口,竖着一个不锈钢牌楼,上面写着“四川阁蕹菜塘”字样。牌楼近10米高,上面是一个楼阁模型。在牌楼几十米外东北方向的大北路上,即大北小学门口旁边的巷口,也竖着一个同样的门楼。
巷口立了个不锈钢焊接而成的“四川阁”牌楼。
据当地居民介绍,这两个牌楼所在的位置,就是当初四川阁两个阁楼的位置,分别位于蕹菜塘周的北面和东面。北面是主门,东面是侧门。在兵荒马乱年代,四川阁这两个大门紧闭,蕹菜塘内就自成一体,防火防盗防土匪。
“现在的牌楼简单了,以前的四川阁是两层的精美建筑,雕龙画凤、古色古香,是清朝、民国时期玉林的一个文化地标性建筑。”几位居民你一言我一语地向我们细说关于“四川阁”的传说。
四川阁建于清康熙27年
毁于1939年
“四川阁”,其实开始时玉林人称之为“四穿阁”,其两层建筑,四面窗户,用玉林话说就是“四穿八漏”,故称“四穿阁”。
记者几番查证,终于在有关史料中,查到“四穿阁”建于清朝康熙27年,为当时鬱林知州贾有福所建。史载,“兵燹之后,积年逋欠甚多,贾有福设法填补,并请上奏朝廷请免逋粮七千余两,并修建西望桥城楼窝铺、城隍庙、四川楼,重修州学正殿两庑启圣祠,复建明伦堂、大兴桥,添造增贮仓、永丰仓。”
在光绪版的玉林州志里面,手绘的《玉林州城外四厢图》中,标记“四穿阁”的图样十分明显,图形上的两层建筑和翘悬瓦顶清晰可见。其与文昌阁、文丞相祠等西街标志性建筑共同构成了当时玉林城的文脉与历史。
在最近出版的《玉林文化大典》中,有段话是对“四穿阁”的描述:四穿阁东西宽约5丈,南北长约8丈,占地300多平方米。高二层,上层为“水月宫”,祀观音神像。底层有东西南北4门,东曰“淳熙门”、西曰“丛桂门”、北曰“朝天门”、南曰“水月宫”,“四川”实为“四穿”。
很可惜,这样美丽壮观的建筑,在1939年抗战时期,为响应焦土政策,四川阁与玉林城墙同时被拆除。
光绪版《鬱林州志》中,有四穿阁图示(左上角圈示处)。
集资再建门楼 ?方便贤裔寻年
近几十年来,玉林城市建设翻天覆地,说双桂里,可能很多人不懂,但说蕹菜塘,玉林人大多知道具体位置。所以,为了便于老玉林知道四川阁当年的地理方位,蕹菜塘周的居民便集资建设了这个牌楼。
在牌楼下面的墙壁上,刻有一块石碑,作为牌楼的说明:四川阁蕹菜塘周为鬱州西门外历史悠久的老村屯,在老一辈的心里可谓无人不知。这座千年古城从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设州治,经历宋元明清四朝,后又遭数百年兵灾战火洗礼,名城陨落,四川阁毁于1939年。时过境迁,由原来街道进入蕹菜塘的面貌已大不相同,为方便人们寻找,特别是由本村出去的海外人士之贤裔寻根,建立四川阁蕹菜塘牌楼是理所当然之事,经地方支持群策群力,众志成城,心意如愿。下面还刻上了为牌楼捐款的居民名字,有近200人之多。
方便贤裔寻根,是源于真实故事。居民张卫秋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新中国成立前被误导流散在台湾的蕹菜塘周氏族人想回玉林老家探亲,不知道家人是否安在,通过各种关系寻根,多种渠道未果。后来托人去找,说自己老家是在玉林城西面的四川阁旁边,才找到回家的线索,实现了落叶归根的愿望。
文章来源:《四川建筑》 网址: http://www.scjzzzs.cn/zonghexinwen/2020/0907/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