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建筑》栏目设置[06/29]
- · 《四川建筑》投稿方式[06/29]
- · 《四川建筑》征稿要求[06/29]
- · 《四川建筑》刊物宗旨[06/29]
「中国乡愁」四川游仙:乡间石桥留下的文化与匠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随着现代路网高速建设发展,桥梁建造技术也实现了巨大飞跃,乡间田野的古石桥完成了历史使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这些古代建筑历经沧桑,现在依然坚固唯美,如镶嵌在美丽新村
随着现代路网高速建设发展,桥梁建造技术也实现了巨大飞跃,乡间田野的古石桥完成了历史使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这些古代建筑历经沧桑,现在依然坚固唯美,如镶嵌在美丽新村的宝石仍然闪耀着光辉,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乡间的金龙桥、鸡公桥、火烧桥、苏里桥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融入这些古代桥梁建筑的绘画、雕刻等造型艺术,以及貌似简单的浆砌、搭接等建筑技术,凝结了丰富的建筑文化成果,值得我们去研究探索、学习借鉴及传承提升。
修建于清嘉庆十二年的鸡公桥
金龙桥:石龙逆水平卧,造型别致精美
金龙桥位于游仙区东宣场鱼泉村二组与四组交界处,横跨穿境而过的魏柳河。
金龙桥位于游仙区东宣场鱼泉村,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后
金龙桥平卧的龙头桥墩
金龙桥为五墩六孔石板桥,桥身长约31.5米,桥面宽约1.6米,桥面用10块厚约80厘米、厚约45厘米的石板并列铺设而成。在5个桥墩中,每个桥墩长约3.6米,其中3个桥墩均雕刻有龙头、龙尾。每个桥墩上雕刻的石龙均是逆水而卧,龙头、龙尾的形态各不相同,其中两处龙头经过多年风雨侵蚀雕刻依然精美,神态栩栩如生。一般常见的石龙雕刻几乎都是龙头高昂,而金龙桥的龙头、龙尾则以浅雕的手法,平卧在桥墩之上,像是被重物压住而不得动弹的模样。
在金龙桥的南桥头坡有一通石碑,根据碑文记载,金龙桥是为治理水患、方便民众出行而修建的。碑文是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叶上林题写,叶上林家就在金龙桥附近的雍家场。据此推测,金龙桥的修建时间应该是在嘉庆二十五年以后。
据绵阳考古专家介绍,目前绵阳境内的古石桥较多,多数都是清代中晚期以后的建筑,金龙桥就是保存完好的古石桥之一。金龙桥的桥梁结构简单,但桥墩、桥身结构牢固,龙头造型别致,雕刻精美。金龙桥横跨魏柳河,难免会受到洪水冲击,但桥梁本体至今保存完好,体现出古人高超的智慧与建筑才能,是研究当时绵阳乡村桥梁建筑的重要资料。2006年,金龙桥被游仙区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鸡公桥:头尾形态相映,建筑工艺独特
鸡公桥,又名迎凤桥,位于游仙区东林场天坪村8组,修建于清嘉庆十二年,是第三次全国文化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点。
鸡公桥位于游仙区东林场天坪村,清嘉庆十二年募修
鸡公桥高昂的鸡头桥墩
鸡公桥东西横跨鸡公河,一墩二孔,全长10.5米,宽1.8米,由5块石板铺设而成,桥墩均延出桥面。鸡公桥上有方向桥墩雕刻着石鸡头,长度约80厘米,鸡头高昂向北,鸡冠耸立,憾无鸡嘴。鸡头下的肉裙呈流线型分布,再下面有不规整的四爪,鸡爪雄健有力,紧抓桥墩与鸡头相连的锤形石雕。下游方向的鸡尾长约75厘米、高约85厘米,极为呈翻翘。鸡头与鸡尾形态相映,显示出古人独特的建筑工艺。
鸡公桥,是当地民众的俗称,因桥墩雕刻石鸡公而得名。在清同治《直隶绵州志》中有“迎凤桥,治北四十里飞凤山下,嘉庆十二年郑万栋等募修”,志书中迎凤桥的地理位置、方位和距离州城的距离,与鸡公桥相符合。
火烧桥:桥墩造型各异,桥面石板坚实
火烧桥位于游仙区凤凰场与忠兴镇之间的木龙河上,始建于明末清初,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初期风格的石桥。
火烧桥位于游仙区凤凰场木龙河上,建于清代初期
火烧桥造型各异的龙头桥墩
火烧桥位于游仙区凤凰场木龙河上,建于清代初期火烧桥桥长47米,宽1.5米。火烧桥共有9孔,8座舟形龙头桥墩,桥墩平均高约8米。桥墩上部的北头錾刻有龙头,南部錾刻有龙尾,其造型各异,每孔桥墩之间的间距有5.6米,桥面由9块整块四清料石板构成,平均厚约0.85米,每块石板重约4吨。桥下河水清澈,四周四季长绿,环境优雅。
苏里桥:纪念宋代状元,成就盐泉产业
文章来源:《四川建筑》 网址: http://www.scjzzzs.cn/zonghexinwen/2021/0710/1077.html